潮汕文化
首页 » 潮汕文化
潮汕英歌舞
2022/08/12 17:45 潮汕文化

我问问.jpeg


潮汕英歌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它来源于中原的秧歌,主要从山东鲁北的“大鼓子秧歌”和鲁西的“柳林秧歌”脱胎来的。因为英歌与“秧歌”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比较相近,故称“英歌舞”。究其渊源,山东是梁山泊的所在地,故英歌舞则取材于梁山泊好汉江州劫法场救宋江的传奇故事。不管是江州劫法场还是攻打大名府,当时的梁山聚义尚未到“108名好汉排座次”的程度,而英歌舞者扮成梁山泊众男女好汉108人,只能理解为英歌舞是以梁山故事为由头,外现大众英雄观的集体娱乐,而不是学究式的“史学表演”。


大胆.jpeg


英歌队伍的人数在一般依各村落男丁而定,都是偶数,至少16人,最多不超过108人。一般多为36人,俗称三十六天罡;或72人,俗称七十二地煞。表演分为前棚、后棚。现英歌舞一般指前棚表演,后棚表演已基本略去。表演内容多为表现梁山泊英雄好汉乔装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,或是梁山泊英雄好汉乔装劫法场救宋江,现主要是取材于前者。表演队员随着锣鼓声,敲打英歌槌或手鼓,同时不断变换舞姿及队列,组成各种图案,表现不同情绪。前棚表演结束后,就是后棚表演,一般多为戏曲表演及武术表演。


英歌队一般设有两领舞者,分别为红面红须的“头槌”,多装扮为秦明或关胜;黑面黑须的“二槌”,装扮成李逵。另外“舞蛇者”为时迁,主要是协助指挥引舞。有些可能还有“三槌”鲁智深,“四槌”武松。司鼓的扮演者一般为宋江或林冲,这是脸谱最常见的。此外有些英歌队还有举号令旗的公孙胜,这些角色比较固定,也为观众熟悉。其他就不太固定,但一般有顾大嫂、孙二娘、史进、解珍、解宝、杜迁、宋万、孔明、孔亮、李应、邹渊、邹润、刘唐、杨雄、凌振、张顺、燕青、王矮虎、孙新、张青、花荣、杨志、穆弘、雷横、范瑞、柴进、呼延灼等。


等等.jpeg